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11-06   22:10 信息来源: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


各区县、功能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为深化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实施等工作,提高基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基层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预案管理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应急管理部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参考,现就加强全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推进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健全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规范和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明确基层应急管理责任、落实预警和应急响应措施的重要载体,更是预案前伸、防胜于救的具体体现。各区县(功能区)要进一步增强对基层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基层是突发事件第一现场,是第一时间应对责任主体的重要性,把应急预案作为指导基层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预案的编修、备案、培训、演练工作,确保在2023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基层应急预案编修印发工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衔接、务实管用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

二、构建完备实用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

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乡镇(街道)应急预案、村(社区)应急预案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体系结构完整

乡镇(街道)应急预案采取“一个综合应急预案+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体系结构。其中,乡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是为应对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安排,主要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用性规定。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依据有关规定或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本地区可能高发频发的突发事件专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对于风险相对较低的突发事件,也可以简化编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村(社区)应急预案采取“一个应急预案+多个专项应急处置卡(应急预案)”的体系结构。其中,村(社区)应急预案是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安排,全面规范各类突发事件预警和响应行动。专项应急处置卡是为承接乡镇(街道)应急任务安排,对风险偏高、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单独编制的明确人员分工、预警和应急响应措施的简明表格。有明确规定要求村(社区)必须编制应急预案的,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特点,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灾害的,应当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或不同类型的事故灾害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高危和人员密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对于事故灾害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同时,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应当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二)内容设置规范

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应依据《乡镇(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重点规范本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行动,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处置力量现场管控、人员疏散与安置等内容,体现先期处置特点。专项应急预案的形式、要素和内容等,可结合实际灵活确定,力求简明实用、操作性强,突出先期处置特点,重点规范乡镇(街道)层面应对行动,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任务分工、处置措施、信息收集报告、现场管理、人员疏散与安置等内容。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是专项应急预案的简化方案,应当包括监测与预警、信息报告、处置措施、应急结束等内容。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聚焦现场应急处置,一般包括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村(社区)应急预案应依据《村(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组织编制。村(社区)应急预案应当立足村居(社区)应急能力及靠近突发事件现场,突出自救互救和疏散转移,侧重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信息接报与预警、应急处置、分灾种处置要点、应急保障等内容。专项应急处置卡应当包括具体灾种的风险基本情况、责任体系、预警响应、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做到措施明确、任务到人。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组织编制,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应急处置卡。生产经营单位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各类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要求,规范编制防汛防台风、地震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三)编制科学务实

要紧贴现实风险编制预案。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自身现实风险为第一导向,做细做实前期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依据自身风险情况确定预案体系构成、开展预案文本编修。乡镇(街道)在确定应急预案名录时,要切实结合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结果和事故灾难重点风险,把固有风险较高的突发事件类型纳入应急预案体系,再根据风险实际情况选择编写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或现场处置方案。乡镇(街道)在编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可以将本行政区域内风险突出的事故类型单独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以将风险较高的事故类型编写现场处置方案作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附件。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在确定专项应急处置卡或专项预案时,也要认真分析自身风险,回溯过往突发事件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体系、编写内容。

要对标应急能力编制预案。应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和应急工作需要,对本地区应急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应急资源底数,根据自身应急资源和处置能力合理确定响应等级、响应措施。要摸清摸透基层现有应急资源,通过与驻地企业、学校、志愿者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力量,通过与辖区企业开展应急物资协议储备拓宽物资保障渠道。要建立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应急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台账,注明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便于第一时间调用。

要注重衔接实用编制预案。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应符合上位应急预案要求,承接上级有关应急预案赋予的职责任务,同时指导本地区村(社区)、有关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衔接相关应急预案,体现系统性。要坚持防范与应急处置相结合,能够预警的突发事件要明确相应预警响应措施。要立足基层组织体系灵活设定框架要素、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体现先期处置特点,将职责、办法、措施、流程等制定清楚、具体。要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印发程序,应急预案初稿形成后结合实际需要征求上级相关部门、单位,以及本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村(居)民代表等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而后按规定程序召开会议研究批准、向社会发布,并及时备案或抄送有关部门。

三、加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组织保障

(一)狠抓工作落实。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涉及面广、内容涵盖多、标准要求高,各区县(功能区)要高度重视,把应急预案管理作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定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稳步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备案、演练等各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编制小组,组织力量修编完善应急预案,列出时间进度表,确保按期完成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按照规定及时备案,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展板、海报、宣传册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将应急预案培训纳入本地区、本单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五进”活动,广泛宣传应急处置常识,普及安全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三)加强动态管理。基层单位要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定期分析应急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当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面临的风险和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等情况时,应及时组织修订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符合实际、务实管用,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更新优化。

(四)持续跟进督导。区县(功能区)要强化业务指导,督促基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升应急预案编制水平。请各区县(功能区)于11月10日前上报所辖各乡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名录》,11月17日前上报所辖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火灾、地震3个专项应急预案,11月27日前上报所辖各村(社区)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卡。市应急管理局建立基层应预案体系建设定期调度机制,对各区县(功能区)工作进度情况进行通报。


日照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11月6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